岁月刻画时代记忆,艺术铭记历史之殇
作者简介
张国斌 中国驻法国斯特拉斯堡前总领事,驻法国留尼汪首任总领事,先后在外交部非洲司、办公厅、礼宾司、钓鱼台国宾馆、领事司任职,常驻非洲8年、法国11年,走访140余国家,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30余国。
著有《外交官说礼仪》《新编公务员外事礼仪》《礼赢天下》《亮出最好的自己》《足迹》《绿岛仙踪》《皇家赌城》等。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有这样两幅命名《暴行》和《南京不哭》的画作,分别以不同的艺术风格,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并警示着1937年由侵华日军在南京这片土地上实施的暴行。这两幅画作分别是由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和中国画家袁小楼创作的。
说起这两幅画作的由来,也让我想起很多往事。
巴郝为蒋玉林画的素描
2013年,我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任总领事,经在斯堡研究中药并设厂的蒋玉林夫妇介绍,我认识了克里斯蒂安·帕赫。他是一位来自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省的著名画家,对中国历史文化很感兴趣。作为一名外交官,我也很愿意与当地各界人士建立良好的友谊,于是在一次受邀到他家里用餐并欣赏了他的绘画作品后,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原来他也和很多欧洲人一样,对中国不了解,对南京大屠杀、对日寇在亚洲的侵略历史和罪行一无所知。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帕赫看到一则有关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在南京屠杀30万人的资料,他感到很不可思议,于是跟我确认这份资料的真实性。我认真地对他说这是真的,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我们中华民族难以忘却的民族之殇。帕赫听完我的回答沉默了,希望了解更多信息。我建议并介绍他到中国来举办画展的时候,可以到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一下。
在我馆借调工作的南京外办麻艳萍的协助下,借帕赫到国内办画展之际,南京外办接待了帕赫,并邀请他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帕赫深入了解了南京大屠杀背后一幕幕的惨痛历史。
回到法国以后,帕赫到总领馆来见我。我们谈了很多,聊到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他哭了。他说真没想到日本人竟然这样惨绝人寰,日军怎么能那么残忍地屠杀中国人,怎么能那么把中国人不当人,怎么能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没有,愤怒到极致掩面而泣。
当时我想,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这段历史不应该仅由中国人记忆,应该让全世界了解并警醒,虽然很多中国画家都画了不少反映日军屠杀的画作,但通过西方人的画笔去记录和诉说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并有效的方式。于是我对帕赫表示:“为何不用你的画笔,把这段历史真实地记录下来呢,让更多人了解,去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帕赫听了我的建议,表示一定要把这段历史用笔画出来,并很快开始付诸行动。他在家里经过反复构思,画了十几张草图,并且把我请过去一块儿探讨,一张草图一张草图地介绍、商量、解读,最后选择了《暴行》的草图,于是便开始做画。
《暴行》的草图
后来经总领馆的推荐,在麻艳萍的联系介绍下,在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外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帮助下,帕赫最后在南京完成了这幅长7.46米、高2.35米的巨作。画面还原了那些天发生在南京城的悲剧,冷色调的画作无声地控诉着日军的暴行,斑斓的油彩凝结着帕赫对南京那份深沉的情感。
对于《暴行》,帕赫这样解读:“在这幅画里我想展示的是日军的仇视。他们满腹仇恨,屠杀百姓。画中的一位女性,她死去的时候怀里还抱着她的孩子。这样的屠杀是一种充满兽性的行为,人性居然能如此卑劣,毫无顾忌地大肆屠杀,就连有信仰的僧人也不能幸免。每次有一位受害者死去,我都会画上一只鸽子,鸽子飞向天空,就意味着——虽然人的身体已死,但灵魂升天得到了解脱。”所以,画作《暴行》此前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解脱》。这幅让他不断承受内心煎熬、仿若停留在1937年冬日南京的画作,最终赠送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希望能唤起更多人牢记历史、守护和平。
《暴行》的部分内容展示
在帕赫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我也借在国内休假时,和另外一位中国画家,来自宁夏的年轻画家袁小楼一起商量,建议他也能创作一幅画,因为他在斯特拉斯堡办过画展,也是我的好朋友,当时我建议帕赫和袁小楼两个人能够共同创作这幅大画。
图为帕赫捐赠《暴行》这一画作的新闻报道
刚开始他们也同意共同创作,但由于理念不同,想法也有区别,风格也不一样,两个人很难统一意见。后来袁小楼跟我商量,表示可以分开创作,他将自己创作一幅画,作为礼品赠送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巴郝在捐赠仪式上对其画作《暴行》进行讲解
经协商南京方面同意,于是袁小楼历经两年多、数易其稿,终于创作而成《南京不哭》大型主题油画。作品以“屠杀”“救赎”“重生”三个篇章构图:
第一部分是屠杀的悲剧。他避开了血淋淋的“尸山尸海”,转而以雕塑的手法再现历史的场景;抹去了日本兵的画面,单单留下了一把军刀。
第二部分“救赎”,通过传教士的形式表达救赎的理念。他模糊了牧师衣服所代表的具体国籍,用以表达国际和平人士的无所不在。
巴郝在创作
第三部分突出了重生的理念。这里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一朵在战争中仍盛开的风信子所传递的花语便是——忘记过去的悲伤,开始崭新的爱,重生!花旁一个微笑着的赤子,它甜甜的睡意也正是希望的象征。画作尺寸为2米×4米,主题鲜明。袁小楼通过作品,在阐述战争残酷的同时,揭示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以及对和平的呼吁与追求。期间,我们进行了很多次的沟通,他也多次将他的想法理念告我,我也从一个普通外交官的角度,提了自己的看法。
帕赫和袁小楼两位画家的画作完成以后,分别作为礼品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如今这两幅画作静静地摆在纪念馆里,既是对逝去同胞的缅怀和纪念,也是对世界和平的守望和期待。
图为作者(左一)和两位画家合影
2016年12月,应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邀请,我也参加了帕赫和袁小楼捐赠画作的活动。
2016年,作者(第一排左三)参加帕赫和袁小楼捐赠画作的仪式。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迈入新的一年,我和两位画家的友谊依然在岁月的沉淀下愈发深厚。我们经常通过微信进行交流。帕赫的女儿也在学习中文,和她的父亲一样,对中国充满了感情。期待帕赫再次来中国,亲身感受这里的文化。袁小楼依然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创作并有新的成就,我们也经常进行交流和互动。期待两位画家于艺术之路阔步前行,取得更多艺术成果。同时也祈愿世界和平,2023,一切安好。
-end-
图文 | 张国斌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